更改
无编辑摘要
尽管日本早有毛泽东著作的选集出版,但读者和研究者们并不满足于官方出版的选集中所收录的内容,他们一是希望看到选集中未收录的作品,二是希望能直接阅读选集所收录文章的原文。因此,竹内实在编辑《毛泽东集》时始终强调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贯彻两条原则:一是原;二是全。 [1]力求追寻“原”竹内实最早开始严肃地关注毛泽东是从“文革”时期开始的,在追踪“文革”动向的过程中,他觉得“现实与外界的评说似乎并不一致,于是,想调查一下过去的主要文献,即毛泽东的文章在最初发表时,到底是什么样子”。在这里,必须要交待的一点是,从文献来源途径上看,为了展开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研究,欧美与日本的学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注重搜集毛泽东的著作、论文、讲话、书信与批文。西方学者获得资料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文革”期间由红卫兵编印的以《毛泽东思想万岁》为题的毛泽东文献集;二是由国民党带到台湾去的档案中保存的期刊和小册子。前者覆盖面较大,涉及毛泽东一生不同的时期,但重点是“文革”时期泄密的毛泽东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与讲话;后者则主要是建国前毛泽东文稿。竹内实主编的《毛泽东集》从资料来源上看主要是来自于后者,在出齐补卷时又参考了前者中的部分内容。当时,日本东京的东洋文库从美国购买了一批缩微胶卷,这批胶卷拍录了内战期间国民党军队从大陆转移到台北的大量期刊与小册子。美国学者施拉姆和加拿大学者陈志让最早写过调查这些第一手资料的论文,以此为线索,竹内实展开了对毛泽东文献的调查。他发现,“收入《毛泽东选集》中的文章,经过了不少修改和订补。注意那些修改与订补的地方,可以看到他原来的思想。于是,在重新刊行时,我们在那些修改、订补的地方都加了标注。”根据这一原则,《毛泽东集》详细注明了所收文章的版本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中同一文章文字上的差异,每篇文章后注明了版本演变和刊印所据的版本。从这个意义上看,《毛泽东集》是一个典型的“汇校本”。力求汇集“全”日本版的《毛泽东集》虽不是“毛泽东全集”,但是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全”的。竹内实在初版的“刊行之际”中指出:“尽管《毛泽东集》所收集的文章并不全,有些确认无法弄到手的文章只好遗缺,但我们仍然敢于下决心干了。我们的希望是:把亚洲邻国这位伟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轨迹,真正作为独立研究和思索的对象,以方便的并具有很高依赖性的形态公之于众。”之所以说它不是“全集”,主要有以下两个依据:第一,从数量上看,它没有将毛泽东在建国前的文稿全部收集录入;第二,从时段上看,它没有收录建国以后的毛泽东文稿。在以上两个依据中,第一个方面比较容易理解,这主要是由于毛泽东著作文本的历史比较久远,再加上当时对毛泽东的档案文献的收集工作不够重视,致使一些文章遗失,如《心之力》。这主要是因为客观条件不允许,不是人为的原因。然而,第二个方面却令人困惑,我们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从第一个依据出发,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尽管日本版《毛泽东集》不是真正的“全集”,但是,就它对1949年以前毛泽东文稿的收集来看则是以“全”作为基本编辑原则的。当然,说它“全”只能是相对于当时国内毛泽东文稿的出版状况而言的。在最初10卷本的日本版《毛泽东集》(1970-1972年初版、1983年修订再版)全部出齐时,国内除了第1版的4卷本《毛泽东选集》和一些零散的文章外,这一时段中毛泽东的大量文章都没有公开出版。更为重要的是,从1983年12月26日到1986年3月26日,在竹内实的主持领导下,又出齐了《毛泽东集·补卷》(共10卷),补卷的内容主要是拾遗补缺,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当时的条件下,“虽然它远不是全集,但其收录毛泽东著作之多,在毛泽东著作出版史上还是少见的。”从第二个依据出发,必须解释的一个问题是,既然“全”是重要的编辑原则,那么,以竹内实为核心的日本毛泽东文献资料研究会为什么不继续收录毛泽东建国以后的文稿,从而把“全”的原则贯彻到底呢?对于这个问题,竹内实先生从未正面给出说明。国内毛泽东著作版本研究专家刘跃进先生认为,由竹内实和中村公义带领的一批日本学者之所以决定放弃继续编辑出版1949年10月以后毛泽东著作的努力,是因为这一时期所有关键的手稿和文件都在中国权威机构的管控下,要与之竞争是毫无希望的。当然,这时的情况与《毛泽东集》中所涉及的时代已大不相同。那时,毛的许多文章在写出后便立刻发表了,因此可以在许多图书馆里找到。 力求追寻“原”竹内实最早开始严肃地关注毛泽东是从“文革”时期开始的,在追踪“文革”动向的过程中,他觉得“现实与外界的评说似乎并不一致,于是,想调查一下过去的主要文献,即毛泽东的文章在最初发表时,到底是什么样子”。
从第二个依据出发,必须解释的一个问题是,既然“全”是重要的编辑原则,那么,以竹内实为核心的日本毛泽东文献资料研究会为什么不继续收录毛泽东建国以后的文稿,从而把“全”的原则贯彻到底呢?对于这个问题,竹内实先生从未正面给出说明。国内毛泽东著作版本研究专家刘跃进先生认为,由竹内实和中村公义带领的一批日本学者之所以决定放弃继续编辑出版1949年10月以后毛泽东著作的努力,是因为这一时期所有关键的手稿和文件都在中国权威机构的管控下,要与之竞争是毫无希望的。当然,这时的情况与《毛泽东集》中所涉及的时代已大不相同。那时,毛的许多文章在写出后便立刻发表了,因此可以在许多图书馆里找到。
第一卷 初期 1917.3-1927.3 共三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