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82
个编辑
更改
无编辑摘要
2021-07-21
中国互联网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风暴。
这是什么意思呢?
用大白话来说,阿里和腾讯的产品将放松对彼此的限制,实现互联互通。
媒体爆料,阿里方面的初步举措可能包括将微信支付引入淘系电商平台,腾讯方面则允许淘系电商的内容在微信内分享,或者允许微信用户通过小程序使用阿里的服务。
也就是说,以后我们将可以在淘宝使用微信支付,可以在微信内分享淘宝天猫的购物链接。
当然了,这只是表层上的影响。阿里和腾讯“牵手”,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商业市场的老大和老二是很难握手言和的。腾讯和阿里也一度针尖对麦芒。
最终,他们呈现给大众的,就是诡异的“淘口令”——用户分享淘宝链接时,需要在聊天窗口粘贴一段类似于火星文的文字,对方再进行复制,在淘宝打开链接。
这样反人类的操作,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还真搞不明白。每一个用户应该都曾深受其苦。
随后,阿里和腾讯的战争延伸到了移动支付上。一次著名的“偷袭珍珠港”之战,给了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分庭抗礼的机会。
再然后,几乎每一次的互联网大战都有他们的身影——外卖、网约车、共享单车、社区团购……
所有的新兴互联网企业在成长之后都习惯性站队,要么做腾讯的小弟,要么做阿里的马仔:美团和饿了么、腾讯视频和优酷、企业微信和钉钉、猫眼和淘票票、滴滴和哈啰……
美国《财富》杂志网站这样形容阿里和腾讯:“他们都希望更好地把用户锁定在各自的生态系统,以及他们各自的支付系统和关键功能中。如果你想使用阿里巴巴的平台合作伙伴ofo的共享单车服务,那么使用微信支付就不太方便。而如果要使用腾讯阵营的摩拜单车,使用支付宝就会碰到困难。”
所有人都困在系统的争斗里。
问题来了,一度打得不可开交的阿里和腾达,怎么就忽然“和解”了?
很多人应该都感受到,国家最近对互联网企业出手了。包括对在线教育企业予以顶格罚款,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等。
而就在最近的7月7日,《半月谈》发表文章《霸气滋戾气:超级平台扼杀了什么》。其中提到:
《半月谈》在暗示和警醒什么,大家应该都很清楚,风清就不多说了。
随后,监管部门对互联网行业22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开出罚单,其中涉及阿里6起,腾讯5起。
这些案件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构成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评估认为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
50万元的数额虽小,但已经足够震慑阿里和腾讯。
而腾讯申报的虎牙与斗鱼合并案也被市场监管总局依法禁止。国家向腾讯释放的反垄断信号已经十分明显。
于是乎,在反垄断的高压下,阿里和腾讯握手言和成了必然的趋势——与其坐等国家的重拳出击,不如自己乖乖表姿态。
大家最关心的,应该是阿里和腾讯互相开放生态系统之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是支付环境的变化。
而当淘内用户也开始使用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支付场景增加,就可以获得可观的增量,份额将迅速增加。支付行业说不定将会发生改变。
而阿里在获取微信准入允许之后,也可以靠着让利的社交互动吸引这些用户的注意,从而攫取下沉市场的份额。
再者,是竞争环境的变化。
阿里和腾讯的合作释放了一个信号——随着反垄断的深入,中国互联网将迎来百花齐放的那一天,二选一和“大数据杀熟”都将消亡。
每个消费者都能将抖音跟快手的视频分享到朋友圈,在优酷视频观看腾讯自制网剧,在百度里搜索到微信文章。
一个全新的时代将开始上演。
----
---
[http://zx.mtzxgf.com/aw3/1d5c3a54c000492ea809fa5ffbd01cbe.html?id=130B5A6E36D9498EA9D4EE5A21933957 阿里腾讯世纪大和解?至少影响10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