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6
个编辑
更改
无编辑摘要
卓仁机家族与许多香山人一样很早就赴上海谋生,他父亲在上海虹口开设了一间“群芳居”饼店。卓仁机少年即入读上海英文夜校,长大后曾在上海高林洋行做工役,开始接触革命思想。<br>
他21岁那年,即清宣统三年,爆发了武昌起义,后被称为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血气方刚的卓仁机与一批青年学子即从上海奔赴武汉加入革命军,由于他打仗勇敢不怕死,被同盟会会员、江西省总督李烈钧任命为赣军敢死队副队长。民国2年(1913年)7月,他参加李烈钧在湖口组织的讨袁(袁世凯)义军,任机关炮大队长。8月讨袁失败后,卓仁机随李烈钧离赣赴日本避难,两个月后,奉李烈钧命令赴伦敦学习无线电技术,后又转到伯明翰飞行学校学习飞行。民国4年(1915年)12月,卓回国继续参加护国反袁斗争。民国9年(1920年),随时任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由湖北经湖南到广东拥护孙中山讨伐占据广东的桂系军阀,成为拥护孙中山国民革命的坚定分子。<br>
民国12年(1923年)陈炯明虽然退出广州,但仍在惠州一带负隅顽抗。8月,时任粤军总司令的许崇智部在博罗遭陈炯明部围攻,危在旦夕。孙中山欲调滇军与李福林部前去解救,然均延宕不前。情急之下,孙调驻在台城的卓仁机旅前去解围。卓受命后即刻让全旅将士当晚集合在台山县城乘车开抵江门,第二天改乘船驶赴孙中山行营所在地东莞石龙。9月4日早晨一到石龙,卓仁机即由随大元帅东征的广东财政厅长古应芬陪同,前往行营谒见孙中山,这是卓仁机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仰慕已久的孙先生。孙中山见卓率一旅来得这么及时非常高兴,命令他们原船开赴苏村,归行营参谋长蒋介石指挥。一旅赶到苏村后,在一艘名叫“珠江一叶”的电船上,卓仁机与张发奎等见到蒋介石,蒋握住他的手恳切说,你们来得太及时了,敌人已经包围博罗十多天了,城里情况很危急,你们火速前去,限即日解围。卓仁机不敢停留,于当天下午3时,急行军进入博罗城西的笔架山,并占领了阵地。陈炯明部见援军已到,领军者又是英勇善战的卓仁机,不敢应战仓惶退去,博罗之危遂解。此役为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黄埔军校和开始第二次北伐奠定了基础。<br>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自任总理,并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1月20日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发布了著名的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同时提出国共合作创办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对原有部队进行军事调整。3月,孙中山决定将原属中央直辖的粤军和东路讨贼军统一改编为建国粤军,任命许崇智为总司令,蒋介石为参谋长(兼黄埔军校校长),下设四个师和三个独立旅。李济深、张民达、郑润琦、许济分别任1、2、3、4师师长,卓仁机任改编为粤军第十二旅旅长,归军长梁鸿楷直辖。<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