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82
个编辑
更改
无编辑摘要
为什么一个现实的利益性社会又需要非营性机构存在,为什么一个社会不可以实行完全的商品经济。比如教育医疗甚至政府为什么不可以完全商品化。这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非政府组织产生必然性比非政府组织作用更难说清楚。
这个问题的起源于人的价值判断。什么东西有用,什么东西没有用,这个好像很容易讲清楚,又好像最不容易讲清楚。人有东西吃最重要,食物对人是有价值的;然而,有没有吃撑死的?所以,食物对人有价值,相当于第一价值观,最早产生的价值观;吃食物要适度,相当于第二价值观。再后来,我们人又发现,不光要吃适度,还要吃好,吃得有营养,甚至吃遍天下美味也成了新的价值观。这就形成第三价值观,甚至第四价值观。随着时间,随着发展,我们人对吃又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也形成更多价值观。
通过吃,简单讲人对吃的价值观,我们明白了,东西有用还是没有用,需要人的反复总结,甚至于几代人,几十代人的反复总结,我们才得出相对比较正确的观念。这个跟真理的发现是一样的。比较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时间,没有最好,永远只是更好。这也许是最好的注解。
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的疯狂,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无助。为什么,价值判断出问题了,我们看到的是物的价值,而不是人的价值。而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人的感情是无价的,如果我们要想把这个世界上许多东西与有价划上等号,我们就一定要明白,这个世界还有许多无价的东西。这些无价的东西,有些是无法用单纯数字衡量,有些只能用天价来形容;有些是现在还没有发现它的价值。就像没有开采的地下石油一样,工业革命前,不知道石油作用以前,不知道地下有没有石油存在以前,你知道这块地皮的准确市场价格吗?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数字衡量的,而有些东西是没有办法用数字衡量的。(这里不讨论科学的数字化问题,马克思讲所有科学只有用数字说明的时候来成为真正科学,这句话是对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有两个时期发展最好,一个是建国初期,一个是改革初期,为什么,因为这两个时期是真正的市场与计划充分发挥作用的时期。我们只要知道,一切源于价值判断,当我们判断一个事物是有价值的时候,一定要明白,我们还有更多价值尚未发现。
我们人必然需要进行价值判断,所以社会必然要商品化,市场经济也是必然,然而,这个世界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判断价值的,所以商品经济下必然产生新矛盾,产生新冲突,解决商品经济中问题的方法就是非商品化,就是非价值判断,就是非营利性。
参加民间非政府组织,从事非营利活动的,可能是一种生活体验,可能只是个人的兴趣爱好,也可能是一种思想情节的推动。从社会结构讲,这个社会天然需要某些人为公平正义而努力,天然需要某些人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努力,社会天平就会失衡,社会和谐永远不会实现。从价值观念和经济角度讲非营利性的存在,是一种结构分析,我们自己看到的仅仅是社会不公平现象存在,而这种不公平,从价值观念和经济角度讲,是永远存在的,所以非营利机构永远会存在。只要有营利机构出现,就必然有非营利机构。财富创造了,必然需要有人去分配,需要有人去作这个事情,需要有人去承担这个责任。
不光非政府组织是非营利性,政府本身也是非营利性,政府提供的应该是完全无偿服务,而不是部分可以有偿服务,也随便说下我最近看到的一个新闻,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政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里面居然有部分公开信息可以收费的规定。这个就是贻笑大方了,不能说中国政府对政府定位认识不够,执政能力不够,只能说中国人很聪明,太有创造性了。
既然政府是非营利性的,服务是完全无偿免费的,那么为什么还要收税呢。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幼稚,不值一提。其实,就像苹果天天从树上掉下一来,司空见惯的事物往往隐藏着世界的大秘密。政府是非营利性的,这个是社会分工天然形成的,价值判断与非价值判断的分离,经济与政治的天然分离,政府是从属于政治的,是从属于非价值判断的非营利社会机构,所以政府必须要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商品服务,必须要履行自己的社会服务职责,执政不为民,价值观严重扭曲,社会必然混乱不堪。
政府是非营利性,服务是完全无偿免费的,但是他的运作是需要成本的,这些成本来自税收,属于社会财富的分配环节,而不是交换环节。企业参与交换,政府参与分配。交换是一种价值判断,分配是一种非价值判断。如果把分配看成一种特殊交换,那么非价值判断就是一种特殊价值判断,就像人是一种特殊生物一样,一切源于自然的生成。这些都是天然形成的关系。我们人类对社会的设计要遵从这些自然原则,而不是违背自然原则。
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都一定要明白,自己是参与社会的财富再分配,而不是直接交换,是为社会提供服务产品的,是无偿免费进行社会服务的。非政府组织的经费来源于捐款人对非政府组织的价值判断,政府的经费是强制的税收,政府与非政府的根本区别在于权力的强制性上,由此产生一系列的差别,而社会又是天然需要强制力维持的。政府始终扮演一个强制社会公共服务的形象,必须这样作,必须那样作,而非政府组织刚好相反,非政府组织总是以自愿的,公益的方式出现。我们渴望和平,但是暴力始终存在。
在市场经济休制下,每个纳税人都有一张无形的选票,那就是自己的货币收入。自己交税了,对政府工作提意见,是纳税人的权力。如果不满意,也可以把钱捐给一些社会民间组织,让他们完成自己的社会服务意愿。这里,又涉及到捐款与税收的界定规范问题,甚至于合法逃税等等,这些问题今后都会出现。
社会与个人是一对矛盾,政治与经济是一对矛盾,物质与意识是一对矛盾。如果一定要用马车来打比方,我认为,社会是一辆马车,这个马车呢,当然是有轮子的。这个马车不是三个轮子的马车,而是六个轮子的马车,为什么这样讲呢。
西方讲三大部门,是指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企业三个之间的关系。我刚才已经表述了,政府与非政府都是社会服务。都是政治范畴,一个从属社会,一个从属个人。政府是不能随便解体的,它的社会属性是天生的,而NGO搞不下去,几个人散伙就是了,社会属性是人为的追求。政治上有公私,经济上也有公私,这个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的事情。不要说我们国家有国家企业,这个世界上一点国有企业都没有的国家已经很少了,区别只是国家企业的多少问题。当然,我只是把国有企业作为公有企业的代表来谈看,不是说国有企业就一定为公共利益服务。政府是公有的,一样也有人以权谋私。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有企业与民有企业,这才四个轮子啊,还有两个轮子呢?
文化。还有两个轮子就是公有文化与民有文化,不是有官方语言与民间思想吗,教育也有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
应该讲社会与个人的矛盾是一对基本矛盾,经济,政治,文化,都是会不断演化不断派生的,都客观存在官方与民间的区别问题。这样讲,不是人为的划分社会的官民对立,官民本来就是个对立统一体。我们只是更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
所以,社会应该是三个方面六大部门,而不是三大部门,更不是三架马车的问题。(这里在讲六大部门只是一个比方,方便说明问题,实际社会运行比这个更复杂)社会应该是官方政治与民间政治,官方经济与民间经济,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六个统一体的协调发展。官方是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民间作为个人利益的代表者,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领域展开博弈。
只所以用博弈这个词,是因为名与实有许多是讲不清楚的,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对的,官方代表公共利益,但是也可能成为个人利益的代表(家天下党天下国天下也是一种个人利益的反应,这里是褒意不是贬意);民间代表个人利益,但是也可能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这里面最明显的。就是私企在某个时期承担社会公共利益,民科突然可能成了某些公共真理的发现者,而民间组织也在某个领域突然承担大部分的公共责任。只所以说是突然某些,这就表明就像突变一样,民间突然承担了官方的职责,这是非常态而不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