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个编辑
更改
我的乡愁亲情
,无编辑摘要
【农历正月十三是乡下祖屋的“响丁节”。是夜在祠堂大聚餐,全屋六十岁(虚岁)以上老人可免费入席并安排上席。2007年此日我离家42年第一次回来过此节并坐上席,浮想联翩,感触甚多,作此诗记之。篝火,是乡下中秋夜的一种风俗活动,那时我和小伙伴们拣来很多柴草放进窑里烧,火光冲天时赏月的人们就非常兴奋。干塘,是乡下把池塘水抽光以取得塘泥作肥料等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干塘时,人们可下去抓鱼虾。鬓衰,意取自唐贺知章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2015年6月14日回兴宁参加侄孙罗迪帆的婚礼。他出身于一般工薪家庭,十余年间父母艰苦奋斗,供他进广州名校——华师附中读初中至高中,成为我隔代校友。他后来考入中山大学读本科至研究生毕业。这在家族和乡下传为佳话!他也很争气,在广州读书期间曾多次获奖学金。由于学业成绩优异,读研毕业前就被某大公司预录用。】 (2015年6月16日)
【侄子东喜迁新居,堂侄子龙专写贺诗两则和对联一付,表述了兄弟走南闯北打工的经历和情谊。上述诗和对联是我按照他们要求对原稿修改而成。】(2016.2.15)
【兴宁客家“赏灯节”盛况有大过年的传统说法。收看子侄们传来老屋过节狂欢的视屏,仿佛亲临现场,心潮澎湃。记之。】(2016.2.20)
【今年清明节回故乡,顺便游览了兴宁城关和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振成门、永泰关两处古迹依然保留半世纪前的记忆。而神光山却有修饰一新的变化,公园广场宽阔庄严,辉煌高尚,“神光山”、“兴旺安宁”金字高悬大门牌坊。登半山上,不见记忆中的石古大王(一直以为是一块大岩石),看介绍才知石古大王是姓石、姓古的两位抗敌护乡的英雄,这里已兴建了石鼓大王庙供祭祀。登上新建的望兴楼远望,城区高楼林立,道路四通八达,一派开发景象;客家围龙屋随处可见,特色明显。有感,作此诗记之。】(2016.4.6)
(2017.4.27)
【今年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国庆节,刚巧也是本人69岁之农历生日,真有数百年一遇之幸运感哦。特作此诗记之。爽明:明白。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尽心上》:“文字爽明直捷。”】
(2017.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