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个编辑
更改
我的乡愁亲情
,无编辑摘要
{{4}}
我刘其欣。我的家乡是粤东梅州兴宁市。<br>
(2019年6月)
'''(二)我的乡愁亲情诗作(一组)'''<br>
1、幸迎两放转家运
'''2、少年在乡下的日子'''
小时我是孩儿王,<br>
'''3、青梅竹马别情新'''<br>
一根扁担的故事<br>
'''4、欣祈复美故乡园(故乡祖屋)'''<br>
古老大屋临城关,<br>
'''5、恩荣不忘小平功'''<br>
老乡亲家里悬挂邓小平画像
'''6、九载乡童勤学路'''<br>
乡读日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在乡下读小学、初中。那时新生入学不仅要报年龄,还要量身高。开学那天,老师因我个小不让我进课堂。我哭闹了一场,加上村里人来说情,学校才勉强把我收下“试读”。那时家境较穷,乡下又实行“公社”化,遇上困难时期,人人按定量供应口粮,劳动力的口粮多些。那时很少有肉菜吃,几乎餐餐吃炒盐拌饭。母亲为了让我吃得饱些,常把自己按口粮蒸的钵饭匀出一块到我的饭碗中。大概是这些经历对我刺激吧,我学习非常刻苦、发愤,取得较好成绩,并担任班干、团干乃至校学生会主席职务。1965年初中毕业后,考入省城名牌学校读高中。】
'''7、清明节回乡扫墓'''<br>
清明时节纷纷雨,<br>
'''8、感悟祖宗功勋'''<br>
楚河汉界棋盘立,<br>
'''9、祖屋有清廷奖的“恩荣”匾'''<br>
皇匾恩荣挂上殿,<br>
'''10、想起孔明'''
策画专家数孔明,<br>
'''11、游兴宁老城区和神光山景区'''<br>
城门跡旧,<br>
'''12、一场联想'''<br>
庶民出彩高皇帝,<br>
'''13、参加侄孙罗迪帆婚礼有感'''<br>
出身家境一般般,<br>
'''14、阅微信群亲友传来外游照'''<br>
春节窝家天下游,<br>
'''15、 贺侄子东乔迁永泰华庭新居'''<br>
民族豆庄木艺场,<br>
子承祖上恩荣,双挑南北装潢业,四面学贯通。 <br>
东合弟兄心力,共建小康繁华园,八方做顺利。<br>
【侄子东喜迁新居,堂侄子龙专写贺诗两则和对联一付,表述了兄弟走南闯北打工的经历和情谊。上述诗和对联是我按照他们要求对原稿修改而成。】(2016.2.15)<br>
'''16、喜看老家赏灯节视频'''<br>
老屋赏灯,<br>
'''17、清明节游兴宁老城区和神光山公园'''<br>
城门跡旧,<br>
'''18、朋友传《兰亭序》询吾名出处有感'''<br>
有朋传阅《兰亭序》, <br>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br>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br>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br>
'''19、生辰与国庆同日有感'''<br>
生辰国庆同今日,<br>
'''20、七十岁生日逢中秋节有感'''<br>
生日连年逢大节,<br>
'''21、清廉香彻世代爽'''<br>
(读网传《万庆良的学生时代与“官场教父”》一文有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