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我的乡愁亲情

添加52字节, 2020年11月27日 (五) 21:59
无编辑摘要
{{4}}
作者:[[用户:刘其欣|刘其欣]]<br><br>
'''(一)我的乡愁亲情小记'''(文)
欢迎众亲关注和提出意见,<br>
(2019年6月)
 
'''(二)我的乡愁亲情诗作(一组)'''<br>
先人泉下可欢欣。<br>
【父亲曾在乡下做过碾布工,能用双脚踩重达二百斤的大碾石在布辊上来回转动,他有个外号“千钧”,大概是由此而起。家里因人多、收入少,比较贫穷,加上迷信等原因,故在解放前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分别被卖、送他乡。母亲曾对我说,要不是解放,我也是这种命。我幸运伴随新中国一起长大!两放,即1949年的解放和1978开始的改革开放,这是中国人民命运的两大转折标志,家世更得此幸运。2004年举行女儿结婚仪式,从乡下和各地来祝贺的亲属欢聚一堂,此欢乐情景使作者联想起在家境艰难时期辞世的父母,不禁无限感慨。特写此诗记之。]【父亲曾在乡下做过碾布工,能用双脚踩重达二百斤的大碾石在布辊上来回转动,他有个外号“千钧”,大概是由此而起。家里因人多、收入少,比较贫穷,加上迷信等原因,故在解放前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分别被卖、送他乡。母亲曾对我说,要不是解放,我也是这种命。我幸运伴随新中国一起长大!两放,即1949年的解放和1978开始的改革开放,这是中国人民命运的两大转折标志,家世更得此幸运。2004年举行女儿结婚仪式,从乡下和各地来祝贺的亲属欢聚一堂,此欢乐情景使作者联想起在家境艰难时期辞世的父母,不禁无限感慨。特写此诗记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在乡下读小学、初中。那时新生入学不仅要报年龄,还要量身高。开学那天,老师因我个小不让我进课堂。我哭闹了一场,加上村里人来说情,学校才勉强把我收下“试读”。那时家境较穷,乡下又实行“公社”化,遇上困难时期,人人按定量供应口粮,劳动力的口粮多些。那时很少有肉菜吃,几乎餐餐吃炒盐拌饭。母亲为了让我吃得饱些,常把自己按口粮蒸的钵饭匀出一块到我的饭碗中。大概是这些经历对我刺激吧,我学习非常刻苦、发愤,取得较好成绩,并担任班干、团干乃至校学生会主席职务。1965年初中毕业后,考入省城名牌学校读高中。】
 
'''7、清明节回乡扫墓'''<br>
【父母去世后,每年清明节家族众亲都举行扫墓祭祖活动。早期由大哥、三哥自行组织。近二十几年,在广州的我和五哥也常回来参加。活动后众亲聚吃饭,在大哥乡下家中摆席,大哥去世后多在城区酒店进行,由侄子轮流操办。以上费用主要由我承担,众亲自愿支持。我是很乐意的,因为这是感恩先辈也是促进众亲和谐相处的机会。<br>
'''附文:2019年清明节返兴宁乡下敬老会亲小记'''一一
乔迁永泰福绵长。<br>
'''对联'''
子承祖上恩荣,双挑南北装潢业,四面学贯通。   子承祖上恩荣,双挑南北装潢业,四面学贯通。 <br> 东合弟兄心力,共建小康繁华园,八方做顺利。  东合弟兄心力,共建小康繁华园,八方做顺利。
【侄子东喜迁新居,堂侄子龙专写贺诗两则和对联一付,表述了兄弟走南闯北打工的经历和情谊。上述诗和对联是我按照他们要求对原稿修改而成。】(2016.2.15)<br>
220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