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6
个编辑
更改
无编辑摘要
1926年冬,胡一声与郑天保返回家乡,共同筹办梅南中学,建立中共梅南区党支部。1927年4.15广州反革命大屠杀后,在中共东江特委指示下,1927年10月在梅县和丰顺县举行秋收起义,创建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成立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郑天保任团长,胡一声任党代表。根据地失守后,于1928年秋奉东江特委命令,先到新加坡接上共产国际关系,派往印尼、新加坡从事华侨教学和宣传出版工作。曾因“胡春华”(化名),被荷印当局通缉未果。1932年2月创办加影华侨中学,1934年秋赴日本留学,他以“中华留日同学会”名义,创办《国际教育论坛社》,出版进步刊物,曾因“陈一新”(化名)被日帝通缉未果。1936年夏毕业后,曾在上海任“引擎出版社”社长,出版《现世界》半月刊。之后,重返马来亚,复任加影华侨中学校长。因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10月被马来亚政府驱逐出境,回到香港参加党内学习小组小三查,确认1926年以来的党籍。1941年1月,他与乔冠华创办“香港中国通讯社”(现中国新闻社前身),出任主编。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在粤东参与部分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撤离香港的接送工作。1943年,在韶关参加国民党第七战区编纂委员会工作,出版《新建设》月刊等。1944年参与创建中国民主同盟南方组织,任民盟南方总支部宣传部长、1946年1月在广州创立民盟广东省委员会任主任委员。解放战争开始后,1946年8月重返新加坡、马来亚。在新、马建立民盟组织,曾任民盟马来亚支部常委兼新加坡分部主席。1948年7月初,重返香港,受周恩来副主席指派负责筹建《南方论坛社》。1949年3月,受周恩来副主席点名随民主人士北上,抵达北平,参加政协筹备工作,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任民盟中央委员,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大代表,是第二、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委。曾任北京师大附中校长、北京工农速成学校校长,负责创办一〇一中学。1955年7月,任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兼广州归国华侨补习学校校长、1958年暨南大学复办筹备领导小组组员。1958年6月被定为“右派分子”,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降薪五级等处理。1959年调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研室主任。1979年4月10日由广东省委发出通知,撤销1958年错划为极右派分子的决定和处分,恢复政治名誉,恢复共产党党籍,恢复原工资待遇。1979年6月补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同年9月,任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副厅级)。1980年1月被选为民盟广东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等。1982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发文,恢复胡一声1926年至1948年中国共产党党籍和革命工龄。1983年,胡一声以大革命时期参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老干部荣誉离休。
[[文件:胡一声01.jpg|right]]
胡一声十八岁时曾写下诗句,“安得大同新世界,定将热血洒乾坤。”并以门联写在“安定书室”门上公示于众。诗言志,是心声。
1976年10月1日,父亲胡一声在悼念毛主席的诗中写道:“井冈山下举红旗,发动农民百万师,我亦闻风而起舞,九龙嶂顶挹朝晖”。
[[文件:胡一声02.jpg|left|600px]]
2005年6月15日,我和大姐胡莉娜相约徒步走山路,上九龙嶂瞻仰山上的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团部旧址。这是我拍的山路崎岖,被山石阻挡的照片,中立者是我大姐。让我们体验了一回走革命道路的艰难险阻。
1928年夏,国民党反动当局采取血腥的手段镇压革命。梅县县委被反动派摧毁,悬赏通缉抓捕胡一声。省委急调胡一声离开十团,拟与陈启昌、古柏三人共同组建新县委。2020年11月15日梅州日报登载了梅南乡亲胡焕元口述《“水叔”的革命轶事》的文章,讲述了水叔(胡一声)“掩护战友负重伤身体痊愈赴南洋”的故事。
[[文件:胡一声03.jpg|right|600px]]
“一天晚上,水叔和古柏烈士(古柏爱人曾碧漪是毛泽东的第一位女秘书)两人计划到梅南中学参加会议。他俩从九龙嶂九里岃下山,准备绕道浪荡石,经过顺里到梅南中学。出发不久便发现身后有人跟踪。水叔是本地人,熟悉道路,他设计将敌人引开,但因夜晚光线微弱,水叔不慎坠落路旁悬崖,幸好悬崖下面是个浅水潭,崖壁上长满杂草和小树,叔父只是肋骨骨折和皮外伤。天亮时,古柏顺利回到九里岃团部,马上向领导报告了昨晚的情况。而水叔也苏醒过来了,忍痛艰难爬到水潭岸上,后被前来搜寻他的战友和群众发现,先后被护送到附近一农户家中、陂角胡金发家和下村其外婆家治伤。伤势基本好转后,水叔马上向上级报告情况,数日后东江特委命令水叔奔赴南洋,开辟海外华侨支持支援国内革命斗争的新战线。离开下村外婆家时,水叔已三个多月没有理发,遂男扮女装,佯装婆媳同行赴圩,按组织指定路线,到官塘圩码头乘船,由书记廖祝华亲自护送到松口码头,再转乘火轮到汕头,之后由汕头乘船赴南洋。”
1953年担任中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中央总团团员;
[[文件:胡一声04.jpg|right|600px]]
1954年,北京市人代会召开,被选为人大代表,出任北京市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中学三反五反人民法庭副审判长;
胡一声领命,表示尽力而为,立即由郝人初同志陪同走马上任,胡一声坚持要求郝人初留任师大附中校长,挂个名,便以加强部属关系,自己甘当副校长,主持实际工作。不久,教育部派来苏联专家顾问,配齐了各种教学器材,甚至小汽车等。父亲感到责任重大,他首先调动全校师生的政治热情和责任心,他写了一封信,向毛主席表示决心,又找到二部一位同学,是一位国家领导人的儿子,请他带这封信恭恭敬敬的送给毛主席。
[[文件:胡一声05.jpg|right|600px]]
毛主席看了胡一声来信后,欣然提笔,第二次(第一次为加影华侨中学题写校牌)应胡一声要求,题写校牌“北京师大附中”六个大字,交给送信学生带回,胡一声把毛主席的墨宝,叫人做成庄重的校牌,在师大附中大门上高高挂起,全校师生热情欢呼,热烈庆祝,精神面貌为之一振,教学各方面工作大大提高。
消息传到北京师大附中,师生们极不情愿,纷纷到教育部、北京市,请求留住胡一声校长,并陈述种种理由,认为胡一声不能离开北京师大附中。因为是中央侨委决定,教育部、北京市无法改变,只能放行。北京师大附中开了一次热情洋溢,激动人心的欢送胡一声大会,会后拍下合影,这次欢送会令许多师生几十年后仍然记忆如新。
[[文件:胡一声06.jpg|900px]]
大姐胡莉娜回忆:“24年后的1979年,我在北京市农业科学院工作,人事室干部杜淑贞是北京师大附中毕业生,因为处理文化大革命那些不实之词的人事材料,她翻阅了人事档案,发现我的父亲原来就是她敬爱的胡一声校长,喜出望外,立即打电话找我莉娜到人事室一谈;两人见面后,杜淑贞干事说,你的父亲就是胡一声校长。胡校长是我们非常尊敬的校长,我们同学聚会时常常怀念他,他在师大附中的形象一直记在我们心里。今天请你来,主要是想问问胡校长近况如何?杜淑贞干事回忆1955年欢送会的情况时说,那次欢送会可以说全校师生几乎都流下了眼泪,“胡校长不能走”“胡校长欢迎您再回来”的喊声响彻校园上空,那种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场景,令人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