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无编辑摘要
{{4}}從五四百年看香港青年工作
一百年前, 雖經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中國仍然被列強逼至几乎亡國,出路何在? ”海歸"的[五四]領袖們認為向強大的敵人學習才可自立, 以為學不好的原因只是未清空自己的文化底子。他們發起了新文化運動, 宣揚從西方引來的民主與科學,要”打倒孔家店” , 否定中國傳統文化,有人主張”全盤西化”。這不能不說是救亡環境下的矯枉過正, 影響至后來, 還出現了悲劇。 但[五四]先賢們又是偉大的, 他們那种抗拒外侮, 關心國是, 以天下為己任的承擔精神, 其實也是傳統文化所養成。后來即使當年力主”全盤西化”的胡适,也修正提法為“充分的世界化”“全力的現代化”。 他贊同吳虞” 打倒孔家店”, 但晚年又強調中國文化對世界貢獻的四件大事: 一是老子主張的”天道”、 二是孔孟的自由主義教育哲學、三是秦朝集體主義的成功,四是漢代的無為而治。 共產党人更經歷了艱難探索, 努力用中國的方式去踐行馬克思主義。 一百年了, [五四]先賢及其后繼者在中西文化的沖突中, 吃盡了西方老師的苦頭。可以說, 直到今天,才真正認識了自己, 認識了世界, 開始自覺自為地走在一條非中非西,亦中亦西; 非古非今,亦古亦今的中國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