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
个编辑
更改
→三、笔者是如何确认《炎黄春秋》和庄重是在制造和传播谣言的?
对于庄重言之凿凿的说辞,笔者手中也没有确凿的证据,当然也就无法认定庄重老先生和《炎黄春秋》就是在制造和传播谎言'''——自1987年起,庄老先生把自己造出的一个谣段坚持了20多年。然而,正应了一句老话:人在做,天在看。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一次偶然的机缘,笔者得到了一份庄重老先生亲笔所书的《淮海战役日记》的原件影印件'''。笔者阅读后认为,这本《淮海战役日记》原件的真实性是无可怀疑的,也是庄重老先生多次捧出来的向人展示过的——这无疑有助于提升庄重老先生的话语地位:瞧,我有日记原件在此噢!而大多数观览者又很难有精力有时间去对这个日记原件的内容细作判读。但碰巧的是,这一回,这个日记原件影印本辗转传到笔者手中,而笔者恰好又是个喜欢较真儿的人,当然也就挑灯细细研读了这份珍贵的日记原件——庄重老先生的字儿比较小,影印件清晣度不够,判断很费功夫。
[[文件:jp166.jpeg]]
笔者阅读后的基本判断是:
更有甚者,为了使这个没有总前委三位常委在场的所谓“前委扩大会议”显得更象真实发生的事情,'''《炎黄春秋》版《日记摘抄》还对庄重老先生《淮海战役日记》原件作出了更为大胆地篡改,硬生生地将日记原件中刘伯承、邓小平、陈毅三人到达华野司令部的时间提前了一天,地点也从“徐楼”变作了“蔡凹”:庄重1948年12月18日日记原件明确记录的“刘、陈、邓今日已到。准备开晚会欢迎。忽又不开了,可能是为了保密”这一关键性信息,在《炎黄春秋》版《日记摘抄》中却被蛮不讲理地删去,而且还来了个“乾坤大挪移”,毫无顾忌地把这个时间挪到了12月17日——还让刘、邓、陈诸人在17日当晚就召开“前委扩大会议”!'''请问《炎黄春秋》编辑部和庄重老先生,这又是你们两者当中的何者所为哩?抑或你们共同所为?你们如此这般地对历史史料进行“自由创作”,为的什么?是何道理?能否说给广大读者听听?你们也不妨用你们自己标榜的“办刊宗旨”对照对照,脸是红也不红?心是跳也不跳?
[[文件:jp167.jpeg]][[文件:jp169.jpeg]]
㈤最后,笔者根据已知史料作出了一合理推测,也算是给《炎黄春秋》编辑部和庄重老先生免费提供一个下台的台阶。
贵军现已粮弹两缺,内部混乱,四面受围,身陷绝境。希望增援乎?则黄维兵团已被歼大半,即将全军覆没,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已被我追阻于蚌埠以南,南京方面正忙于搬家,朝不保夕。希望突围乎?则我军已布下天罗地网,连日事实证明无望。继续抵抗平?则不过徒作无益牺牲,必然与黄百韬遭受同一命运。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望三思之。时机紧迫,希早作抉择。[]
[[文件:jp170.jpeg]]
请《炎黄春秋》编辑部、庄重老先生以及有心读者们将这个“劝降书”的内容与庄重1948年12月18日日记原件记录的庄版劝降书“要点”内容相互参照、比较和判读,看看两者之间的互洽和相似程度,较之于庄重版“劝降书”与《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这两者之间的互洽与相似程度,是更高哩,还是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