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
个编辑
更改
元谋人遗址
,无编辑摘要
我国远古历史的年代是不断向前推进的,从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我国的早期历史一下子提前了一百多万年。
遗址的发现
1965年5月1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进行地质调查时,在该县上那蚌村西北的褐色黏土层中发现了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一为左上内侧门齿,一为右上内侧门齿。牙齿为浅灰色,石化的程度比较深。从门齿硕大等形态恃征观察研究者认为该门齿属于一个青年男性。元谋人牙齿的主要特征是:牙齿硕大、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元谋人的门齿若与北京人的门齿相比较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元谋人的门齿若与[[北京人]]的门齿相比较,在形态上有些相似,如门齿的大小、粗壮程度构造的复杂程度等。但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如元谋人牙齿的齿冠末端扩展,较宽,基部比较收缩,略呈三角形。北京人的牙齿则略作长方形。研究者根据元谋人牙齿的性质,确定其为直立人种的一个新亚种,并以发现这一化石产地的元谋县将其命名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简称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元谋人的两颗牙齿,经初步研究后,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后来围绕含人类牙齿化石的地点,又进行了发掘和多学科的研究。
1973年冬,考古人员在元谋人化石地点进行了系统发掘,出土了很多哺乳动物化石、石器、炭屑等古文化遗物,为元谋人的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在含元谋人牙齿的褐色黏土中及其附近,找到了一些石器,石器以石英岩为原料,有石片、石核、尖状器等类型。其中有出自地层的三件刮削器:一件一面保留着较平的岩面,在较宽的一边缘上进行了第二步加工;另一件形体较小又薄,近似长方形,在一侧边缘上经过加工,刃部微凹;还有一件近似方形,其中有三个边缘保留着修正的痕迹。上述三件石器是元谋人石器文化的代表作。还应该特别提到的是在元谋人遗址中出土了一些炭屑,这些炭屑分布的特点是:炭屑多包含在黏土、粉砂质黏土中,少量夹在砾石透镜体内;炭屑分布的上、下界约三米左右,分三层,每层的间距约半米;炭屑的分布不均匀,有的较为集中,呈鸡窝状,有的地方比较分散,呈星点状;炭屑的直径一般在4~8毫米之间,最大的15毫米,最小的1毫米左右,用肉眼可以清楚地看见。后来,在深沟底部还找到了两件颜色发黑的动物化石,经鉴定可能为烧骨。研究者根据以上事实认为,炭屑可能是元谋人用火的痕迹。与元谋人石器和炭屑同时出土的还有许多哺乳动物化石,约40个种类,已经知道的种类有24个,但现在大部分已经灭绝了。
生存环境和年代
我国是发现早期人类化石的重要地区之一。在湖北建始、巴东发现过南猿的牙齿。元谋人被发现后,经初步研究划归直立人阶段,研究者将元谋人的牙齿形态与类人猿、巨猿、南方古猿、北京人、智人的牙齿作了比较和研究,认为元谋人牙齿与北京人牙齿相比,差异的程度则更大。由于元谋人生存时代远比北京人为早,研究者将元谋人上中门齿作为我国南方迄今已发现的早期类型直立人代表。形态上与北京人的不同地方,反映了他们可能具有从纤细类型南猿向直立人过渡的特点。这一性质说明,元谋人为早期的直立人代表,又反映出南猿的某些性状,说明元谋人在人类社会开创时期,从南猿向直立人过渡阶段上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2.人种起源上的地位
人类学家在研究云南元谋人的两枚内侧门齿时发现,牙齿舌面中部为一凹面,沿凹面的两面有褶起的凸棱,呈现铲形构造。这种现象极其重要,它为探寻人种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根据早年海德路加和魏敦瑞的研究,铲形门齿在现代中国人中反映最突出,以中国女性为例,她们的上内侧门齿铲形者占82.7%,半铲形者占12.5%,微铲形者占1%,非铲形者仅占3.8%。与此相反现代白种人女性的上内侧门齿为铲形者仅占2.6%,半铲形者占5.2%,微铲形者占21.8%,非铲形者占70.4%。近年,卡包奈尔在统计中国人、日本人上门齿时指出:显著铲形者,上内侧门齿为92.7%,上外侧门齿91.3%,其他人种中,有的为零,最高也不超过5%。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种族的门齿构造差异是何等之大!一般说来,黄种人的两个上内侧门齿和两个上外侧门齿都是铲形的。因此,铲形门齿成了判断黄种人的重要依据。我国的古人类化石出土很多,对这一特征,人类学家早已注意到:北京人的上门齿,舌面中间深凹,侧缘皱起成铲形。湖北[[郧县人]]的左上内侧门齿“齿冠两侧缘向内卷起,使舌面成铲形,内卷的程度以远中缘较大”。[[桐梓人]]的右上内侧门齿,由于磨耗,舌窝部分已不保留,但从发育的底结节和齿冠两侧缘增厚看来,该门齿可能呈铲形。山西襄汾[[丁村遗址]]出土的三枚人牙,其中一枚为右上内侧门齿,一枚为右上外侧门齿,两颗门齿除其原始特征外(当然比北京人为进步当然比北京人为进步),舌面都呈明显的铲形。较晚的[[河套人]]、[[柳江人]]、[[山顶洞人]]等也均有这一特征。由此可以看出,舌面都呈明显的铲形。较晚的河套人、柳江人、山顶洞人等也均有这一特征。由此可以看出,从直立人到智人的各个阶段,这特征构成一条线。这一线索勾画出了铲形门齿演变的历程。一般的说法是,人种形成于智人时期,譬如我国柳江人和山顶洞人就是典型代表。但追根求源,从人类化石上蛛丝马迹的线索看,人种的起源或许还可以提前。魏敦瑞首先把北京人同黄种人挂上了钩,认为北京人是现代黄种人的直系祖先。他就是以铲形门齿这一特征作为主要论据的。目前的考古发现证明,铲形门齿这一特征的出现比北京人更为遥远,不仅比北京人稍早的中更新世的娜县人存在,而且可以追溯到早更新世的元谋人了。我们知道,种族的形成也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经过了极为漫长的岁月,单从铲形门齿这一特征看,就可以找到它形成过程中的时间表。由于元谋人等一系列的化石特征,对研究种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从[[直立人]]到[[智人]]的各个阶段,也许因此可以把种族的形成时间上溯这特征构成一条线。这一线索勾画出了铲形门齿演变的历程。到几百万年前。黄色人种又称为亚美人种(因这一种族主要分布 一般的说法是,人种形成于智人时期,譬如我国柳江人和山顶洞人就是典型代表。但追根求源,从人类化石上蛛丝马迹的线索看,人种的起源或许还可以提前。魏敦瑞首先把北京人同黄种人挂上了钩,认为北京人是现代黄种人的直系祖先。他就是以铲形门齿这一特征作为主要论据的。目前的考古发现证明,铲形门齿在亚洲和美洲地区而得名这一特征的出现比北京人更为遥远,不仅比北京人稍早的中更新世的[[娜县人]]存在,而且可以追溯到早更新世的元谋人了。我们知道,种族的形成也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经过了极为漫长的岁月,单从铲形门齿这一特征看,就可以找到它形成过程中的时间表。由于元谋人等一系列的化石特征,对研究种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许因此可以把种族的形成时间上溯到几百万年前。黄色人种又称为[[亚美人种]]),我国居民属于黄色人种的东亚支系。
我国是黄色人种的重要诞生地。
3.物质文化上的反映
元谋人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虽少,其意义却不可低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