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
个编辑
更改
中华文明探源
,→第二节河困、洛书用途的发现
例:用结绳记事方法表达“今年春西南方发生地震”这一事件。<br>
做法:由表1的对应关系知道,春用三个绳结表示,西南用两个绳结表示,地震用一个绳结表示。先依次结三个距离很小的结,空一大段,再结两个距离很小的结,空一大段,再结一个结,这件事就被初步记录下来(见图7)。
[[文件:Z006.png|right|200px]]
现在,这条绳上记的事只有结绳记事者心里明白,别人还很难看懂,因为这条绳上没有记事件名称,而“一"可以代表许多事物。因此,必须设法把事件名称在这条绳上表示出来,比如说,可以用一块结实一点的士块表示地,在土块上画个图形表示地震,把它系到绳子的前端。但一般说来没有必要在每根绳上都这么做,记事者应该把这条结绳交给结绳管理者,说明绳子上所记的事项,然后由
结绳管理者把它系到表示地震的并按年分段的总纲上,这样,由许多年积累下来的一部完整的记录地震的“绳书”,就可以供“结绳阅读者”来“ 阅读 ”了。一根总纲上打100个绳结,把总纲分成100段,依次代表100年,60根总纲就可以记录6000年的地震。在结绳管理者介绍过各类结绳名称和记事规则后,“结绳阅读者”就可以进行“阅读”,可以在这根绳子前,读出“○○年春天在西南方发生过地震”。如果今年春西南方只发生过一次地震,则打有“三二一”绳结的结绳就只能有一根;如果没有,则可以补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