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个编辑
更改
无编辑摘要
[[文件:前赛博朋克世界01.jpg]]
它就像是平行于我们这个世界的另一个不太美妙的版本,一个灰色的镜像,一直如影随形,时刻让我们警醒,似乎稍有不慎,就会滑入它的世界中。
它所描绘的世界就是我们熟悉的世界。很多人认为,它就是晚期资本主义最为形象的缩影:商业势力在全球的激增和扩张,日益加剧的不平等,人工智能和其他新形式的技术既提供了解放的希望,又提供了新的危险形式的控制。
'''01'''
'''前赛博社会:教育、收入和就业'''
赛博朋克社会里所谓的低生活并不是全都低,而是绝大多数人的贫困和极少部分人的富裕这种极端社会现象。在晚期资本主义就露出端倪,特别体现在最近几十年欧美的教育、收入、和就业等几个方面上。
'''分化的收入'''
美国社会调查机构(Pew Research,2020)研究表明,中产阶级家庭的收入在整个社会份额的占比急剧下降。从1970年到2018年,中产阶级家庭的总收入份额从62%下降到43%。同期,高收入家庭的份额从29%增加到48%。
图一:美国中产阶级的年收入占比在下降
[[文件:前赛博朋克世界02.jpgpng]]
数据来源:Pew Research Center, 2020
图二:美国中产阶级累计财富比15年前还要少,而且占比不断下降
[[文件:前赛博朋克世界03.jpgpng]]
数据来源:Pew Research Center, 2020
所以美国正在演变成一个头重脚轻的社会,增长主要靠很小部分的越来越有钱的精英阶层。 2009至2012年,952009至2012年,'''95%的总收入增长被最富有的1%的人所占(Saez的人所占'''(Saez, 2015)。一边是劳动力市场的长期熊市,一边是公司股票市值的暴涨牛市,冰火两重天。
[[文件:前赛博朋克世界04.jpgpng]]
'''不断高企的支出'''
同时支出可没怎么省,住房、食品、能源、医疗保健、交通、保险个个都在涨。怎么办?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类似中国版“拼多多”的“一美元店”、Ross平价店等等便宜货生意还越来越好,给中产阶级服务的商场关门的越来越多。
'''被侵蚀的就业'''
从90年代的商业流程再造、ERP等等开始,大家都等着信息技术能解放我们的劳作。开始确实还行,挺卖力地学电脑、接受新事物、迎接信息革命。后来好了,自己先被革了命了。
有的人观念还没改,总认为机器只能先干笨活,逐步才能干高技能的活。等到能干到自己这个职位时候,自己也退休了。其实相反,机器干中高层的管理活儿还特别顺手,比如中央调度工作。像大型公司亚马逊、各种平台经济,它们的调度管理、绩效考核、员工激励都是通过智能系统自动完成。亚马逊的人工智能主管,甚至可以自主发邮件炒人。
'''恶化的教育投资回报率'''
现在不少人有“学区房”焦虑,总认为教育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过去确实是,现在可能就要重新考虑了。
'''02'''
'''前赛博社会劳动力市场的博弈'''
为什么教育投资回报率会恶化?为什么普通技能劳动力价值不如以前了?
劳动力的稀缺性在哪?就是技能,讲白了,需要你这样的技能的工作越多,而拥有你这样的技能的人越少,你这个劳动力就越稀缺,也越有价值。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资产容器。一生中点点滴滴所累积的教育、技能培训、工作经验这些技能资产都被装入到这个容器中。
'''前信息时代的身体资产:技能的容器'''
在前信息时代,大部分发明是帮我们移动得更快速、举握得更有力等等,如工程机械、加工车床等等。这些发明都给我们的劳动力增值了,因为获得这些技能需要投入不菲的培训。而这些技能培训产生的价值都装入了劳动者的身体容器中。不仅如此,自身教育、工作中的历练等等,它们带来的技能都被劳动者所拥有。
'''将技能资产剥离出劳动者身体'''
进入了信息时代后,虽然劳动效率提升很大,但同时出现了一个不太妙的劳动力替代品——智能自动化。
为什么说技能资产被剥离出劳动者身体?信息技术将技能变成了代码和数据,存储在软件系统中,相当于将技能资产移出了劳动者身体之外。
'''这样带来了三个重大后果:'''
一、技能不再是劳动者的资产,而变成商业组织的财产。
三、技能资产通过专利、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变成了一种保护性、稀缺性资源,可以赚取超额的垄断利润。
'''资本主义新圣杯:知识产权垄断利润和零边际成本'''
到这里一切都清楚了,资本家口水也流出来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圣杯嘛:知识产权垄断利润和零边际成本。
为什么说劳动者的行为和意识被普遍切割呢?以外卖平台为例,外卖骑手的每一个动作都被分切,如派单、接单、骑行、通知、签收等等每个动作完成点都是被严格监控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工业效率工程师的监控之下。
'''为什么要这么切割?'''
当劳动者肢体的行为被分割和标准化后,被置入于一个个看不见的标准容器中,这样就可以互换、交易,以便在市场上流通买卖,就像是期货市场可以交易的铜、麦子等标准仓单一样。
'''04'''
'''第二代超级大公司崛起:心灵数据资产'''
赛博朋克社会中超级大公司的崛起的另一个入口就是消费端。就是从心理层面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控制。
'''怎么控制?'''
一个简单、粗暴又直接的方法就是从占有我们的心灵数据开始。心灵数据是控制消费行为的钥匙,也是控制整个经济需求端的终极武器,它本身也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大、最为重要的资产。
'''何为心灵数据?'''
心灵数据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的数字化镜像。它包括了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体验和思维。这些个人数据在我们使用各种数字设备和App时产生,包括照相、社交、阅读、观看、购物、出行等等。
到这儿有人不耐烦了,说了半天不就是个人隐私数据嘛?为什么要弄出一个“心灵数据”来?中国人讲“名不正,言不顺”,把个人隐私数据正名、拔高到“心灵”层面也是为了赋予它更多的人性色彩。
'''心灵数据如何影响我们的消费行为?'''
心灵数据都躺在商业机构的菜板上了,你说他们还能怎么干?数据挖掘就是解剖刀和显微镜,最终都是为了挖掘出我们人性的弱点。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推销员每时每刻坐在你身边,甚至在你拥有亲密关系的时刻,你觉得自己被影响的可能性有多大?对的,这个推销员现在就在你的手机中盯着你。这不是赛博朋克,这就是我们的现状:将我们的心灵隐私数据暴露给一个无时不在我们身边的智能销售专家。
'''如何诱导人们交出心灵数据?'''
在消费至上的现实中,商业机构无需逼迫我们交出心灵数据,而是利用我们的欲望,利用我们的“贪嗔痴慢疑”,来引导我们交出。而事实上他们还真的频频得手了,广大消费者真的会因为一点点便利和便宜放弃自己的心灵数据,比如那些免费的App等等。
'''数据石油新财富'''
影响了消费行为就控制了需求,这就像是拥有了控制财富的水龙头。超级大公司的崛起依靠的就是新型垄断资源——心灵数据,就像古老的石油资源一样。所谓“抢占心智”,我们这个商业时代听到的时髦词之一,背后的核心就是为数据石油跑马圈地。
'''05'''
'''机器的问题:它们不消费'''
想象一个所有的活儿都被机器人干了的美好社会。它有一个大问题:机器人不消费。劳动者是消费者,却没钱消费。
当然,资本主义不会坐以待毙,那怎么办?需求和消费从何而来?答案就是向债务内卷。
'''消费经济的引擎:债务驱动'''
资本主义开出了回魂丹:既然95%的底层大众无法增加收入,那就让他们借债消费。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Baudrillard,2016)一针见血指出,信贷是资本主义一种系统化的社会经济管制,用于强制储蓄或消费。如果消费者逃脱了需求规划,就无法被利用为消费能力。资本主义社会的信贷是敲诈储蓄和调节需求的纪律过程,正如工资劳动是敲诈劳动力和提高生产力的理性过程一样。
'''重构消费与财富的实验:构筑心灵数据需求大坝'''
'''资本主义病得不轻,却要逼大众去吃药:借债。谁乐意?'''
那怎么办?普通大众如何自救?这个范围太大,从马克思到现代一些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路径。我们可没这些宏大叙事的能耐,但是普通人可以尝试一些微实验,比如用心灵数据重构需求和供给模型。
'''06'''
'''作为个体和社群的赛博朋克'''
我们这个题目“前赛博朋克社会”指的就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因为如果不解决就业、收入、债务、信息技术对劳动力的多重挤压,不去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对公共知识财富的侵蚀等等问题,这几座大山就会逐步压垮大多数人,社会将不可避免地滑向赛博朋克世界中。
'''赛博朋克:逃逸统治的艺术'''
赛博朋克文化是一种逃逸治理和抗争的文化。当社会中公共管理的道德伦理契约逐步被抛弃,而代之以无所不在的技术监控时,这种抗争文化必然会产生。
通过整合这些生物朋克、信息朋克、密码朋克,赛博朋克们力图在一个混乱的世界中重新聚集力量,以期在社会中建立新的平衡。
'''赛博朋克文化最重要的创新:区块链公共事务自治模型'''
赛博朋克文化不仅仅是科幻文化,它还在现实中孕育出最为重要的一个社会创新:基于区块链和加密技术的公共事务自治模型。
'''07'''
'''赛博朋克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的没落'''
现在欧美国家弄得很热闹的全民基本收入实验,就是看到了晚期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让普通人享受科技的福利,让劳动重归于创造的喜悦,甚至让创造性消费也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参考“火人节”)。